当前位置:中华快讯网 >> 生活 >> 文章正文

走进“凌源皮影”,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布于:2021-08-29 内容来源:热心编辑投稿

为了解皮影文化的发展现状,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2021年8月11日,石大家乡文化底蕴队对辽宁凌源皮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及未来趋势展开了线上调研活动。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剪纸、戏曲、木偶戏等相结合的一门静动融合的艺术。凌源皮影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此,实践队员通过线上视频观看的方式对皮影的用料制作、人造型、词格声腔以及影卷分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在观看皮影戏的同时,对皮影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月12日,实践队员李佳琦在观看完《雕琢岁月》第三集后,知晓了“华州现代皮影剧第一人”——华州皮影雕刻传承人薛宏权的故事。对皮影的用料有了全新的认知,皮影的雕刻用料十分讲究,以小口青槽期的本地毛驴皮为佳,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雕刻刀法也相当考究——走刀、推皮、打眼等以先繁后简、先内后外的顺序雕刻。

凌源皮影人造型,归纳起来有生、小、大、髯、丑五大类,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特点对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进行夸张,凌源影人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出神俊俏,着色对比强烈。8月15日,实践队员于网上查找与凌源皮影息息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了在词格方面,皮影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年来,皮影戏文学卷本的编撰形成了一整套规律。影词,由剧中人物的上场诗和下场对儿、白话和唱词三部分构成。在声腔方面,东北皮影戏,从整体艺术上看各地有许多共同之处,单就声腔音乐而言实为流派繁多。截止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板腔体声腔音乐,分为慢板、快板、散板、三赶七、五字锦、硬唱、老韵、离调。

在观看完皮影戏《杨家将》后,对影卷的分类有了更为详细的认知,皮影戏的说唱文本俗称之影卷。早年的影词多为战争兴发的史书,没有灵怪胭粉,抑恶扬善,宣扬教化,演唱时“照本宣科”,又称之“宣卷”。艺人们习惯把长部头连一体影卷称为正卷,上述珍品留世甚少。世间流传的影卷多为清中以来及后人所撰。所述故事中除朝廷更迭、征南扫北、战争兴发的情节外,又加进了男婚女配、桃色艳情之事,在诸多的传统影卷中,妖魔作乱、神仙指点、降妖平怪、人妖掺杂之情屡见不鲜。可分为神话故事戏、历史故事戏、民间故事戏和现代戏。

皮影传统文化作为优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独特的审美特征、民俗特色和观念意识,反映在民间美术、民风民俗、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科学发展观、技术、教育等众多方面。

8月19日,实践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实践总结,每个队员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都对自己的家乡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并对其他队员的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

凌源皮影全国闻名。1992年辽宁省文化厅命名凌源为“群众皮影艺术活动基地”,1996年文化部命名凌源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2004年评定为全国民族民间重点保护工程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凌源皮影保护项目。


石大家乡文化底蕴队

李佳琦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