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快讯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老师给学生贴上“研究生”的标签并不合适 但要改变以研究生为主的学校

发布于:2020-12-28 内容来源:热心编辑投稿

数据地图(东方集成电路)

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今年,统一考研结束。报名人数377万,创下新纪录。据媒体报道,一段研究生努力奋斗的视频一度占据热搜榜。网友发来的消息分两组,有网友调侃“考研基地”和“考研学校”。另一方面,“无重点复习考研”“拒绝贴标签”的回应则是针锋相对。

据记者调查,“考研神校”已不再是对某一所学校的评价,类似特色的高校越来越普遍,考研率高,学习刻苦。软科学《2019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在全国1200多所本科高校中排名靠前,榜单显示本科毕业生总比例前两百的高校。山东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滨州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都在其中。换句话说,伴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壮大,“考研学校”会越来越普遍。(光明日报,12月28日)

“考研基地”和“考研学校”一直是有争议的概念。在笔者看来,给学生贴上来自“考研基地”的标签,是不合适的,这将导致研究生招生单位对这些考生给予特殊的尊重和新的看法,甚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对于那些确实把考研率作为重要学校成绩的人,围绕考研来组织本科教学的高校来说,则必须扭转这种办学导向,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对于很多考研生来说,考研已经成为“第二次高考”.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和长远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来做出考研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本科期间勤奋完成学业任务,努力准备考研,也体现了学生的进取精神。相对于那些发呆、“让生命从身边溜走”的人来说,研究生可谓是大学里最宝贵、最勤奋的一个群体。

但是,以如果一所高校就围绕考研来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管理,则是偏离办学定位的.为例,在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最初的办学定位是举办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些学校应该培养就业导向的学生,但却以提高学历为导向办学,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更严重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考研取得高分,节省学费,一些高校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考研科目,而对于非考研科目,则降低课程难度要求,取消实验实训课程,给学生准备考研开绿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考研变成了应试考研。很多同学把考研当成了“华山之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毕业生都是全日制考研。

以考研本科教育为主,把大学改成“高三”,考研,一方面影响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招生单位发现,部分理工科考研学生笔试成绩较高,但本科期间从未做过实验。原因是考研不做实验,所以学校不要求学生做实验。另一方面,它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那些考研不成功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就业最难的群体.虽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但对于377万考生来说,必须有200多万学生不能录取,必须选择就业。

针对围绕考研组织教学的问题

但对于围绕考研组织本科教育的高校来说,必须反思这种办学定位。说到底,这是一个办本科院校只有学历只有学历的问题。在研究生复试不要给考生贴学校标签,要重视考察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与学术潜能,本科教育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促进了学历的高消费,同时导致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标签: 本科 学生 高校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